大家好,我是建筑環(huán)境與設備工程專業(yè)的應屆畢業(yè)生,一直喜歡建筑。現(xiàn)在畢業(yè)了,卻不能接觸建筑設計方面的東西,不知道應該怎么辦,難道只有跨專業(yè)考建筑學碩士,或是考建筑師才行嗎?但是考的話,我要什么時候才能有考建筑師的資格呢?
我認為中國建筑沒有問題,沒有任何問題。 我接受不了有些人,批評我們的建筑這個不好,那個不好。建筑畢竟是從土地上慢慢生長起來的,是一個社會的結晶,你覺得我們的房子蓋得比國外的房子差,那也是各種因素加在一起的結果。它還能是什么樣子呢?它既沒有往前跑一步,也沒有往后退一步,它就應該是這個樣子。如果硬要把社會正常的發(fā)展過程中有些看似“有問題”的現(xiàn)象指出的話,我覺得建筑師的從業(yè)心態(tài),以及建筑教育界從學生的求學態(tài)度到老師的學術良心和知識水平與世界上許多建筑大國甚有差距。 如果9億農民的中國,滿街都是高科技建筑,那才奇怪呢!這個國家很多人的生活還處在靠老天爺賞飯吃的階段,因此對現(xiàn)在的建筑而言,要解決的是大多數(shù)人的居住問題。如果說我們能夠用“占世界7%的耕地解決占世界22%以上人口的吃飯問題”,那么我們此刻面對的,是要解決世界四分之一的居住問題。 每個國家、每個地區(qū)、每個區(qū)域都有自己的直觀外表。我從臺北到美國西岸再到北京,有種很強烈的感覺,中國有自己的時鐘,這個時鐘從幾千年前文明開始,就上了發(fā)條,它不停地走,沒有停過
轉自公眾號:阿卡慈奇
小弟是道路與橋梁工程本科,11年畢業(yè),目前在建筑設計院工作。 準備報考2014年的二級建筑師。目前已經開始復習了,可是我能順利參加考試報名么?求指點 本科及以上 建筑學 大學本科(含以上)畢業(yè) 2年 2011年 相近專業(yè)
建筑師怎么考,有什么要求嗎?它與建造師有何區(qū)別?一個剛大學畢業(yè)個學生能報考嗎?要做哪些準備工做?哪位兄長能指點一下小弟呢????
大家都知道,現(xiàn)在洋建筑師很多在中國狂攔活兒,但造出的東西多存在爭議,請大家發(fā)表發(fā)表高見,談談對這些洋建筑師是接受還是排斥.
最近看招聘的,有個叫項目負責建筑師,不知道和普通的建筑設計師在工作上有什么不同.希望做這一職位的介紹一下.我的理解是,應該從項目負責的角度開始的,但是什么地方開始是個度呢?那些是屬于項目建筑師要去做的呢?是從初期什么情況開始算是項目建筑師應該負責的呢?請教各位了!
有人說一個好的結構師就不能在是個優(yōu)秀的建筑師好的建筑師他就不是個好的結構師一個好的結構師或者建筑師應該具備哪些要素應該做些什么怎么樣去學習,讓你去做你又要怎么做比如>>>>..............
俺結構專業(yè),考二級建筑師好幾年了,可是每次都有不過的科目,搞得考了廢廢了考的,尤其是構造一次也沒有通過。請教各位,構造怎么備考?參照什么圖集資料比較好?還有結構與設備的設備部分,東西太多太零亂,怎么抓住重點?
內容提要本書以現(xiàn)代世界建筑文化的交叉流為主題,介紹了51位活躍在世界建筑舞臺上的國際型建筑師。之所以稱他們?yōu)閲H型建筑師,是因為他們的建筑創(chuàng)作活動,并不局限在本國之內,而是世界性的。很多建筑師都在本國以外開設有自己的分事務所,甚至,有些建筑師還主要活動在母國之外,所以當今的這種文化交流現(xiàn)象,也可以被看作是本世紀末世界建筑發(fā)展的特征之一。這本書中共介紹了51位世界各國的建筑師,可謂異彩紛呈,他們的思想和作品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代表了世界建筑界的最新動向。許多創(chuàng)作理念和作品都具有超前性和探索性,當然,這并不是說走在前面的就一定是好的,它的真正意義也不是僅僅提供一些新的創(chuàng)作方法,而更重要的,是它所展現(xiàn)的當今世界上的新的建筑觀念和新的藝術價值取向。勿庸置疑,這些對于我們了解世界建筑的發(fā)展狀況,開拓創(chuàng)作思路,是十分難能可貴的,而且,有些建筑師還是首次在我國亮相,很多資料都非常珍貴,是我國近年來翻譯出版的精品建筑圖書之一。
我一直認為建筑師與結構師是可以在同一個單位上注冊的,最近卻不經意間聽說好像新的文件規(guī)定一個人只能注冊一個證,真有這事嗎?
結構概念和系統(tǒng)-為建筑師
各位網(wǎng)友:我準備今天參加二級注冊建筑師考試,望各位以前考過的各位朋友分享一下你們的經驗哈?我還有一些疑問,望各位不吝指教,謝謝哈?。?、場地和構造造作圖題共有幾作圖題,時間如何分配?2、場地及建筑設計須要硫酸紙描圖嗎?3、作圖題有沒有知識題?(二級哈)[ 本帖最后由 tlxkdsq 于 2010-1-26 13:01 編輯 ]
四年的一注考試路,終于于2014年通過了,去年大設計63分,技術86分
轉自公眾號:內小宅
建筑,作為一種職業(yè)和學科,自從維特魯威時代至今已經走了很長的路。它繼續(xù)和文化技術一起演變著,反映了新的發(fā)展和社會價值觀的轉變。一些變化是有意識的,并且是源于建筑領域本身的,可被看作是學科內部的發(fā)展或是專業(yè)上的進步;其他的變化則是不可控制的,起源于建筑作用于的更廣闊的世界,因為它們也在變化著。以下是近幾十年來發(fā)生的一些變化: 1、從徒手表達到軟件的
頂級建筑師們的小習慣,你有么? 頂級的建筑師容易被人們欣賞,如果你走近他們,便會發(fā)現(xiàn)他們也有許多個性化習慣,然而以下這些特別的習慣,使得我們洞察到他們之所以成為大師級建筑師的原因。 1、 整天玩一樣的玩具(The Eameses)
我做建筑師十八年,不長也不算短,接觸過不少政府和地產商,帶過的不少人都成了我的客戶,認識的不少各行業(yè)朋友也實現(xiàn)了財務自由,而我一直在設計行業(yè),現(xiàn)在一面管理團隊,一面繼續(xù)在一線做建筑設計。沒有時間打高爾夫、打麻將、打游戲,也沒有想象過有一天可以坐享其成、不勞而獲… 最近幾年,房地產下行趨勢、行業(yè)競爭加劇、設計費始終不漲、設計越來越難做、很多人才涌向地產公司和甲方… 我自己沒有時間迷茫,卻經??吹侥贻p同事們的迷茫。 雖然行業(yè)有點難,但想想,一方面衣食住行人類永遠需要,就算未來大規(guī)模的建設少一些,中小規(guī)模的建設與改造也會數(shù)不勝數(shù);另一方面,前不久一個關于人工智能將會取代的職業(yè)排名中,建筑師幾乎成為最不可能被替代的職業(yè)。 既然如此,建筑師們的小悲觀從何而來? 我們的深層焦慮是什么?
民用建筑的施工圖設計主要是在Revit平臺來完成BIM實施,通過Revit來理解BIM,可以很好的體驗到“協(xié)同”和“整合”兩個優(yōu)勢。 方案建筑師為什么要學BIM 民用建筑的施工圖設計主要是在Revit平臺來完成BIM實施,通過Revit來理解BIM,可以很好的體驗到“協(xié)同”和“整合”兩個優(yōu)勢。但是兩個優(yōu)勢在方案階段又不是那么重要,因為方案階段主要是面積功能控制和建筑感覺控制,建筑師用SU+PS+CAD+效果圖團隊已可以完成得很好,那么為什么要上BIM。 幾乎所有BIM知識都在這里引入了綠色分析(BIM平臺能耗模擬軟件的對比),比如在體量推敲階段可以知道建筑的節(jié)能效果。筆者認為過于簡單的工具如Ecotect,Vasari起不到能耗的評價,它們得到的簡單結論往往借助建筑師的經驗也可以得到;而凡是涉及到準確的對比研究,都需要專業(yè)的模擬軟件來做,可這已經超過了建筑師的操作范疇。那么方案建筑師該學什么? 方案建筑師在完成建筑功能和感覺控制后,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