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建筑物(構筑物)7500x7500 高度11層x5600 總高56000 框剪結構 設計人用satwe 計算 本人認為 此為構筑物 且高寬比超限 不能用satwe計算 請問大家,應該如何設計
各位兄弟請教一下,正在做一個120m煙囪,現(xiàn)有幾個問題1.煙囪底部有一煙道,洞口7x5.2上部圓弧1.75,如何考慮筒壁削弱,風壓0.6,8度0.2g2.鋼筋按徑向,環(huán)向配置,基礎R2處的鋼筋按手冊計算后,應錨入R2以內(nèi)多少。3.煙囪圖集中基礎底板下部加強筋如何考慮,如R3較大,是否仍可按圖集設置3.4x3.4鋼筋網(wǎng),還是應該加長此鋼筋望不吝指教,多謝。
有個問題請教高手指點 我做了一個40米的金屬煙囪,防雷是否還要做避雷針?煙囪可以直接做下引線么?那里能查找到相關得規(guī)范?
柱子結構已經(jīng)做好 平外墻面 現(xiàn)在要求外墻上做線腳 問一下 這個柱子外怎么砌磚
我所在工程的一些圖片 有的拿不準,請教大家 15樓 48和49樓還有一些圖片 請大家挑錯[ 本帖最后由 hainingabcd 于 2011-11-7 15:10 編輯 ]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各位同學,如題,我司10T/h的鍋爐,煙囪為自立式的鋼制40m煙囪,要在哪個位置開孔方便取樣?還有如果要在線監(jiān)測,又需要在哪個位置開口?謝謝
突然想到的,二三十年前的工廠里的大煙囪,那時候沒有升降機,沒有吊車,這么高的高度,還要防風,怎么造?小時候問過大人,大人說有工匠一層一層砌上去的,是從里面往上造的,有大蝦知道嗎?
在煙囪施工工程中避雷針的安裝措施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我們怎么樣安裝避雷措施才能正確呢?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下煙囪安裝避雷措施應該如何連接地面?和連接地面裝置的要求有哪些?我大概的分成了4個步驟,第一是對接地體的要求,第二是接地線的鏈接方法,第三是與接地網(wǎng)的連接,第四是要計算好接地的電阻。要了解這4點,我們就得一一來看看有什么具體的操作,以及要注意的地方了。煙囪建筑物是一個非常高的建筑物,我們都知道高的物體引導雷電的概率就更大一些,所以在煙囪安裝避雷措施的施工工程中,我們一定要仔仔細細不能出錯,以免使人員觸電的事故發(fā)生。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煙囪安裝避雷措施的要求方法。 對接地體的要求 接地體不能緊挨著建筑物,兩者之間必須存在一定的空隙,一般以超過1.5m為適宜,要采用2根或者2根以上的導體與人工接地體相連接,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每根導體都要有自己的連接點。人工接地體的敷設方式不同所采用的材料也不相同,如果是水平敷設,要采用扁鋼或圓鋼;如果是垂直敷設,則要采用角鋼或鋼管。在對接地體的土溝進行回填時,回填土必須干凈,不能有垃圾或石塊的夾雜。 接地線的連接<
真空熱水鍋爐,酒店用,因為方案的設置不太合理,現(xiàn)在煙囪要通到主樓去有140米的距離,主樓高度80米,能排的出去嗎?或者有什么措施可以拍出去?謝謝各位了!
Revit中如何給房子做煙囪?現(xiàn)代生活很少見到房子有煙囪了,那么當我們制作仿古建筑時,有煙囪的建筑該如何在revit中添加煙囪呢,步驟如下:1、來到視圖頂部,點擊“洞口-垂直”,選擇屋頂2、在煙囪位置開洞口3、沿洞口繪制一圈墻4、選中“煙囪”進行尺寸調(diào)整即可【相關技巧搜索】Revit放置房間的小技巧
在設計煙囪時,我只考慮了重力、地震和風荷載,這樣算出來了重力G,風荷剪力QW,地震剪力QE;風彎矩MW,地震彎矩ME;風附加彎矩MiW和地震附加彎矩MiE;請問我想算基礎承載力和其配筋時,想知道其標準組合和設計組合。請問這應該怎樣組合,系數(shù)怎么取。 (規(guī)范上感覺看不明白)
我們工廠排放的煙氣經(jīng)過布袋除塵器后基本上就是水蒸氣雖然和附近的居民解釋過無數(shù)次了(早晚煙囪背光的時候遠看是灰色)但是他們看到我們的煙囪一直在冒煙就是覺得不爽總是找我們的麻煩請教一下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在讓煙氣外排的時候看不到的注:我們工廠的煙囪上面20米都是玻璃鋼的,受不了太高的高溫
除塵器煙囪的設計及研究 除塵器煙囪的設計及制作是一個綜合性的工程,涉及到多個方面的考慮,包括設計原則
煙囪無井架液壓雙滑工法
燃氣鍋爐房位于地下一層,它的煙囪從地下一層向上升,在室內(nèi)貼著裙房的外墻一直升到屋頂,我想問一下,1.煙囪的耐火磚外面還用做隔熱措施嗎?還是直接抹灰?2.煙囪升到屋面板(標高23.1m)以上多高?1.5m夠不夠?3.出屋面部分還用耐火磚嗎?一般的磚或者砌塊行不行?4.室內(nèi)部分柱子裸露與煙道內(nèi)部,用不用刷一道耐火防銹漆?5.最上面的排煙口需要用百葉嗎?請大家?guī)蛶兔?謝謝啦~ 如果有相關圖集 麻煩告訴我一聲 我找了好久
第一次發(fā)帖,請大家多多擔待!我以前設計的一個灌區(qū)改造工程,其中一條渠道是砌磚渠,斷面尺寸是1米*1米,磚墻厚360mm,原設計是每4米設置一條拉梁。實施過程中,施工方將拉梁間距改成10米,其中轉彎段適當加密。但前不久下了大雨,雨量達到了110多mm(時間段沒記住,在24小時以內(nèi))。該渠道發(fā)生兩處倒塌。第一處,位于渠道一個出水口,屬直線段,剛好十多米都沒有拉梁。然后右岸側墻從分縫處發(fā)生整體倒塌(以水流方向為正向)。第二處,環(huán)山渠道,屬直線段,同樣也是十多米沒有拉梁,左岸側墻墻厚填土邊坡較高,也是沿分縫處開始整體倒塌。經(jīng)過觀察發(fā)現(xiàn),倒塌的磚墻整體完好,無開裂現(xiàn)象,可見砂漿標號還是足夠的。另外磚墻排水孔無排水痕跡?,F(xiàn)在就是想分析其倒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