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層框架結構廠房,形狀不規(guī)則。位移比大于1/550了怎么辦啊,怎么調整比較好,有什么好的方法阿! 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Ratio-(X) h JmaxD Max-Dx Ave-Dx Ratio-Dx Max-Dx/h DxR/Dx Ratio_AX 7 1 1609 35.45 34.01 1.04 3600. 1609 2.47 2.36 1.04 1/1460. 77.2% 0.83 6 1 1378 33.06 31.72 1.04 3600. 1378 4.35 4.18 1.04 1/ 827. 42.0% 1.48 5 1 1153 28.79 27.61 1.04 3600. 1153 6.16 5.93 1.04 1/ 584. 22.0% 1.67 4 1 928 22.68 21.72 1.04 3600. 928 7.52 7.23 1.04 1/ 479. 6.8% 1.45 3 1 703 15.
關于框架結構內力及位移計算很簡潔全面的教程,對初學者很有幫助吆。
請教各位 6度區(qū)9層框架結構位移比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怎么辦?最大的節(jié)點位置位移比為2.24,如圖紅圈所示位置
=== 工況 1 === X 方向風荷載作用下的樓層最大位移 X方向最大層間位移角: 1/ 437.(第 1層第 1塔) X方向最大位移與層平均位移的比值: 1.01(第 6層第 1塔) X方向最大層間位移與平均層間位移的比值: 1.02(第 6層第 1塔) === 工況 2 === Y 方向風荷載作用下的樓層最大位移 Y方向最大層間位移角: 1/ 580.(第 2層第 1塔) Y方向最大位移與層平均位移的比值: 1.01(第 7層第 1塔) Y方向最大層間位移與平均層間位移的比值: 1.09(第 7層第 1塔)請問大家這樣是不是符合規(guī)范!謝謝!
框架結構的側向剛度過小, 水平位移過大, 將影響正常使用; 側向剛度過大, 水平位移過小, 雖滿足使用要求, 但不滿足經濟性要求。 因此,框架結構的側向剛度宜合適, 一般以使結構滿足層間位移限值為宜。我國《高層規(guī)程》 規(guī)定, 按彈性方法計算的樓層層間最大位移與層高之比Δ u/h宜小于其限值[Δ u/h], 即: [Δ u/h]表示層間位移角限值, 對框架結構取1/550; h為層高。由于變形驗算屬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的驗算, 所以計算Δ u時, 各作用分項系數(shù)均應采用1.0, 混凝土結構構件的截面剛度可采用彈性剛度。 另外, 樓層層間最大位移Δ u以樓層最大的水平位移差計算, 不扣除整體彎曲變形。 荷載效應組合
是一個幼兒園的4層框架,7度區(qū),乙類建筑計算的時候按8度計算,像這種小框架位移比查看的時候是不是只看規(guī)定水平力作用下的位移比?總工說只看規(guī)定水平力作用下的位移比就可以了
哪位大俠幫忙指點一下,謝謝,模型見附件,08版的
基于位移的RC框架結構抗震設計研究
本帖最后由 結構大師007 于 2016-8-29 18:34 編輯 我們設計很多的框架結構基本上都有圍護墻體,那么控制層間位移時,往往位移最大出現(xiàn)位置均在結構的四個角,那么我們是否可以將外圍護墻體的剛度折算到框架柱上呢?同時,《高規(guī)》中明確說框架結構周期需要折減0.6~0.7。那么到底能不能折算呢?
審圖中心提出,抗規(guī)6.1.15 樓梯構件與主體結構整澆時,應計入樓梯構件對地震作用及其效應的影響,應進行樓梯構件的抗震承載力驗算。然后,網上說, 1.與樓梯構件相連的框架柱、框架梁,應計入樓梯構件附加的地震內力(尤其是軸力和剪力);
一個大二小師弟做了個框架結構,因為樓梯間內縮,所以不規(guī)整(像個凹字),所以凹進去的地方沒有設置連通的框架邊梁,從結構上說是可以的。但是他老師硬是要他加梁。那么豈不是所有框架都要規(guī)整了?其實可以通過調整梁的剛度滿足抗震要求。他問我我也是這樣認為 的。請教一下大家。謝謝!
鋼框架結構基于位移的抗震設計方法
小弟在做一個工業(yè)構筑物基礎,是一個框架結構,單層,樓板全開洞。沒有樓板的結構肯定不能點剛性樓板假定了,那么計算出來的結構位移比、層間轉角等信息,是否還有用?換句話說,計算結構位移特性的時候,是不是一定要點剛性樓板假定?
咨詢各位老師:在框架結構設計時,框架梁、板混凝土等級取為C40是否不合適呢???高規(guī)中有不宜大于C40一說,那對于多層建筑有什么規(guī)定嗎??如果設計為C40的哪些方面不好呢??另外,對于兩端鉸支于混凝土墻上的梁,如果人為把梁端上鐵增加,且加的比較多,會對梁或墻有什么不利影響嗎??多謝各位幫忙指點?。?!
我現(xiàn)在要做一個6層的框架結構的,但是對基礎設計這一塊還是不很清楚,不知有沒有高手能否告知一二,基礎應該怎么來進行設計,有例子最好,在此小生謝謝了
請教各位前輩對于框架結構的梁上荷載的取值是如何考慮的,我的是這樣:一般是根據(jù)層高確定填充墻的高度,厚度是一定的,再就是對于墻體的重量的掌握了,對于現(xiàn)在用的比較多的加氣塊和空心磚我一般是在塊體容重基礎上考慮砌筑砂漿和上下端的斜頂磚,(因為這都對整個砌體的容重有較大的影響,)對與加氣塊和空心轉分別去10和11,當然對于墻體上的裝修荷載是要根據(jù)材料的不同進行考慮的。最后根據(jù)門窗洞口的大小考慮折減系數(shù).我很想聽聽前輩們是怎么考慮的 ,謝謝?。。?!
框架結構的側移有兩部分組成 1、在水平荷載作用下框架梁和柱的彎曲變形引起的,梁柱都出現(xiàn)反彎點 這部分變形在底層的層間變形較大,所以呈剪切型變形 2、在水平荷載作用下由框架柱的軸向變形引起,由于柱在水平荷載作用下產生軸向拉伸和壓縮,使柱產生側向變形,這部分變形在上層的層間變形較大,故呈彎曲型變形 但對于框架結構第一部分側移是主要的,所以框架結構主要呈剪切型變形 但隨著高度的增加第二部分側移也逐漸增大 我要問的是剪切型變形和彎曲型變形如何區(qū)分? 還有就是為什么由柱的軸向變形產生的層間變形在上層較大呢?
我發(fā)現(xiàn)有的定位軸線是按柱子中心定的(主要是指邊柱),而有的圖的定位軸線則是按填充墻的中心來定的,到底咋辦啊,書上也沒講?。?/p>
原設計時三跨框架梁都與柱外齊,但施工時中間跨卻與柱內齊了,錨固長度能夠滿足要求。如圖:請問大哥大姐們這樣對結構影響大嗎??
我在做一個框架結構的畢業(yè)設計 ,遇到關于挑梁的問題,其帶有挑梁的結構計算還沒接觸過,現(xiàn)在不知道怎么下手去做,請大家、各位師傅們能給我提個意見,最好能提供例題讓我參考一下,先謝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