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結構的一塊雨棚要用菠蘿格做,沒有做過木結構的東西,請教這個要怎么計算或設計?木結構的材料性質怎么確定?歡迎指教,多謝多謝?。?/p>
圖紙簡介: 建筑結構類型:鋼筋混凝土仿制磚木結構古建 連廊 牌坊 投稿網友: liujunwei998 上傳時間: 2013-04-13
項目所在區(qū)域急需一個為個人和群體提供研討會與場所的社區(qū)活動中心。而這木結構的舒適畫廊 “UTSUWA”擔當起這份責任。畫廊建筑的沿街立面設置了稀疏的豎向木質百頁,這些百頁為建筑提供了適當?shù)年幱埃⒔⑵饍炔颗c外部空間的緩沖地帶。綠色的植物在百頁下茂密生長,空間狀態(tài)親和自然。室內的家具根據空間采用膠合木板量身打造。踏上樓梯到達裸露著木天花的二樓,這里是為客人提供的舒適休息區(qū)。
T3 Bayside是多倫多東海濱區(qū)Bayside社區(qū)中的兩座開創(chuàng)性木結構辦公樓,
蘭定筠-砌體結構與木結構視頻1http://115.com/file/dp2it0fw蘭定筠-砌體結構與木結構視頻2http://115.com/file/c2mzihhx
一、木柱裂縫的處理:木柱由于失水干縮造成的裂縫如果過大,會對木材承載力產生影響,會造成木材的抗剪性能嚴重降低,如果不控制,裂縫將繼續(xù)開展,造成應力重分布,因此需對木材干縮裂縫進行修補。 二、蟲蛀破壞構件的處理:對蟲蛀破壞的構件,需進行防蟲與防腐的處理。藥劑選擇時需注意:①用低毒、有效、既防腐又防蟲、持久性好,并不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的藥劑;②劑進入木材后,不分解、不揮發(fā),遇水不流失,采用加壓浸注處理,其防腐防蟲有效期可達50年;③藥劑注入木材后不能改變原來木材的顏色,對油漆和彩畫影響輕微。 三、腐朽木柱的處理:木柱腐朽對柱本身強度有直接影響,對腐朽嚴重,需進行灌漿加固或者更換構件。 四、對損壞的梁柱節(jié)點的處理,梁枋完整,僅因榫頭腐
很多朋友都想居住木屋,可是又怕木屋潮濕,其實大可不必擔心,木屋都是經過防潮設計的。但大家最好奇的可能是木屋的防潮是如何設計的?今天小編就來為您介紹木屋防潮設計過程。 在一些情況下,建筑外殼需要結構強度,一些情況下的耐火等級,隔熱,還需要防止?jié)駳鈴慕ㄖ炔亢屯獠績蓚€方向的運動。 潮氣進入或流出建筑物有三種機理: 1.擴散: 通過多孔材料如石膏墻板和覆面板,潮氣從高濕度區(qū)移向低濕度區(qū)。這個過程在很大的面積發(fā)生,因此為建筑外殼內需有蒸氣隔膜降低由擴散造成的濕氣流動。 2.漏氣: 潮濕空氣穿過建筑外殼的流動。漏氣發(fā)生在建筑外殼的縫隙或者不連續(xù)處,有可能大量集聚在墻和屋頂?shù)目涨坏某睔?。為了阻止漏氣,在建筑外殼內要求有空氣隔膜?3.雨水滲入: 雨水滲入到建筑外殼內。天氣隔膜是理想的雨水滲入隔膜。天氣隔膜和其它的一些技術被用來阻止?jié)B入。 增長的建筑節(jié)能關注,使建筑技術趨向改變建筑物空氣中承載的潮濕氣體的進出
日本大部分“一戶建”住宅都采用了木質結構建造,但這類木質結構也要符合相關的耐火性能檢測。 日本的一戶建在建造底板下部的時候就會事先會鋪設一層防水、隔潮塑料薄膜,建造屋頂時也會鋪設相應的防水卷材。(防水卷材是一種使用比較多的防水材料,防水
為什么有的冷卻塔采用木結構?相比而言,木結構冷卻塔有什么特點和優(yōu)勢?
美國木結構及其施工-課件.
《30天沖刺》P333頁的題20~21,方木截面為150mmx150mm,但是答案當中未乘強度增大系數(shù)1.1,不知何故。請高手來指點![ 本帖最后由 liyejeff 于 2010-8-31 12:31 編輯 ]
北美 輕型木結構 住宅建筑的特點
本圖集適用于2層及2層以下的圓形原木結構和3層及3層以下的膠合原木結構建筑,及由上述結構構成的重木結構組合建筑。 本圖集適用于居住建筑、公共建筑1包括學校、商業(yè)、體育、醫(yī)療、托兒所,幼兒園、辦公。旅館,度假村、寺廟等建筑。
木結構分項
木結構通用規(guī)范 2022年1月1號實施
為了全面記錄對法國森林、木材工業(yè)和林業(yè)研發(fā)狀況的調查,來自建筑和城市規(guī)劃事務所 Leclercq Associés 的弗朗索瓦-勒克萊爾(Fran?ois Leclercq)和 Paul Laigle 與建筑編輯米歇爾-勒魯(Michèle Leloup)和攝影師西里爾-維納(Cyrille Weiner)進行了合作。 探討在大型結構和城市建筑
同上,希望看到的朋友能幫下~~~~~
如附件里的題,在計算跨中最大撓度的時候公式分母中的185是怎么來的?還有他最后注中提到的“跨中截面處的撓度”和“跨中最大撓度”公式都是怎么來的?有規(guī)范嗎?這兩個撓度有什么區(qū)別??還請高人指點
日本福岡的梯形木結構幼兒園建筑 / 內田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