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接觸防雷接地的設計,花了幾天時間看了相關規(guī)范,對知識也有了解,但是自己拿一個項目來設計繪圖時,不知道從何下手。我現(xiàn)在用的是天正電氣軟件,還希望專家可以指點,如何設計建筑防雷,有哪些東西需要再圖上表達出來,尤其是基礎接地平面圖,它是否需要聯(lián)系結構圖紙什么的
1. 利用所有砼柱之兩根角主筋作防雷接地引下,下與接地體焊接聯(lián)通.在相室外埋深1m處焊出一根40*4鍍鋅扁鋼,此扁鋼伸向室外,距外皮的距不小于1m,記住是所有的砼柱; 2,避雷帶明嵌于女兒墻邊沿,而不是女兒墻中間。
[size=13.3333px]建筑防雷、接地設計與安裝,朋友們有興趣的看看吧
首先看一下建筑防雷接地工程工藝流程: 接地體→接地干線→引下線暗敷→避雷帶或均壓環(huán)→支架→避雷網(wǎng)→避雷針 1、防雷接地系統(tǒng)由接閃器、引下線、接地體三個部分組成。 2、接閃器有避雷針、避雷網(wǎng)、避雷帶等。 3、引下線敷設方式分為明設和暗設。 4、接地裝置分為人工接地體和自然接地體。 下面結合實例全面解析防雷施工的工藝做法,分享給盟友參考。 室外接地線必須為熱鍍鋅材料,接地扁鐵厚度不得小于4mm,截面積不得小于100mm2。
建筑的柱主筋采用的是電渣壓力焊接和螺紋連接的,那么在當避雷引下線是利用柱主筋時,柱內(nèi)鋼筋的連接方式能不能滿足接地要求??還需要另外將柱內(nèi)鋼筋焊接起來作為引下線嗎??
我發(fā)現(xiàn)在三級防雷措施上《民規(guī)》與《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有不一致的地方。特別是屋面避雷帶網(wǎng)格大小和結構柱引下線間距,都不一樣。是否按照兩者嚴格的執(zhí)行?
最近接了個工程,是在海拔約600米山頂上的人防工程,年平均雷暴日大約在80天,建筑為坡屋頂,1:3或1:4的坡,2~3層,長130米左右,山頂大部為石頭,因為以前沒接觸過這樣的,所以請大家?guī)蛶兔Γo我一點建議,不勝感激,不勝感激!
都是一些施工 監(jiān)理 考證用的規(guī)范 有個通信的規(guī)范[ 本帖最后由 l614011142 于 2010-10-17 08:35 編輯 ]
如果說埋完覆土后測設,不合格怎么辦,再開挖再焊接不就浪費錢么?筏板制作時焊接接地,焊完后測試的數(shù)據(jù)是否準確。打完混凝土后測試不合格,總不能把混凝土砸了吧,那么什么時候測試能避免費錢啊。
為什么高層建筑到了一定的樓層 陽臺和窗臺要防雷接地呢? 我看一些塑鋼窗也做防雷接地。請問是為什么呢?塑鋼窗又不是導體 為什么要接地呢?
求助:裝修的建筑(已建),原建筑功能為普通的辦公樓,現(xiàn)專修成商場了。防雷等級由三級調(diào)到二級,如何補做防雷措施?大家有做過這類的嗎?多增加的引下線,還能利用柱內(nèi)的嗎,是否一定要做人工引下線?引下線的接地和新增加的MEB箱如何施工,怎么從基礎引上來?跪求各位同行,謝謝
建筑物防雷設施安裝規(guī)范
接地裝置安裝分項工程檢驗批質(zhì)量驗收記錄 DQ 工程名稱 檢驗批部位 項目經(jīng)理
論文簡介:建筑防雷接地安裝施工工藝,詳細的安裝方案 投稿網(wǎng)友:david200901050 上傳時間: 2013-08-08
1.雷電的破壞形式 雷電的形成有多種原因,以負極性下行先導放雷為主。一般來說雷電的破壞形式有三類:1)直擊雷,即雷直接擊在建筑物和設備上而發(fā)生的機械效應和熱效應,一般建筑物易受直擊雷的部位多為屋檐、屋脊、屋角、檐角、女兒墻,還有雷電側擊高層建筑的問題;2)感應雷,即雷電流產(chǎn)生的電磁效應和靜電效應;3)雷電波侵入,雷電流沿電氣
1.措施 本工程防雷等級為三類。建筑的防雷裝置滿足防直擊雷、側擊雷、防雷電感應及雷電波的侵入,并設置總等電位聯(lián)結。在屋頂采用12鍍鋅圓鋼作避雷帶,屋頂避雷連接線網(wǎng)格不大于20m×20m。利用建筑物鋼筋混凝土柱子或剪力墻內(nèi)兩根φ16以上主筋通長焊接、綁扎作為引下線,間距不大于18m,引下線上端與避雷帶焊接,下端與建筑物基礎底梁及基礎底板軸線上的上下兩層鋼筋內(nèi)的兩根主筋焊接。外墻引下線在室外地面下Im處引出與室外接地線焊接。 普通的100米以下的住宅樓經(jīng)過防雷計算所得年預計雷擊次數(shù)計算結果均小于0.06次/a。也就是說根據(jù)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第
◆◆ 建筑防雷接地工程圖 ◆◆ 一、施工說明 (1)避雷帶、引下線均采用25×4的扁鋼,需鍍鋅或做防腐處理。(2)引下線在地面上1.7 m至地面下0.3 m一段,用50 mm硬塑料管保護。(3)本工程采用25×4扁鋼做水平接地體,繞建筑物一周埋設,其接地電阻不大于10Ω。施工后達不到要求時,可增設接地極。(4)施工采用國家標準圖集D562,
按照規(guī)范的編制規(guī)定,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增加了術語一章,共定義了50個術語,有一些術語還是首次出現(xiàn),需認真閱讀。 一些專業(yè)術語更準確,更符合實際,如: 老規(guī)范中“避雷”的真正意義是“接閃”;雷電是“電涌”不是“浪涌”;“針”的意義不準確,“接閃桿”的頂端應該是半球狀,所以,現(xiàn)在新規(guī)范中“避雷針”改為“接閃桿”;“避雷帶”改為“接閃帶”;“雷電電涌”改為“閃電電涌”。 對地閃擊1ightningflashtoearth 雷云與大地(含地上的突出物)之間的一次或多次放電
【工程概況】工程總建筑面積40萬平方米、高319米,由一棟66層辦公樓、一棟39層五星級酒店和一棟高58米的展館組成。 23層防雷接地平面圖
1 智能建筑的概念 智能建筑應當是:通過對建筑物的4個基本要素,即結構、系統(tǒng)、服務和管理,以及它們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以最優(yōu)化的設計,提供一個投資合理、幽雅舒適、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環(huán)境空間。建筑智能化的目的是:應用現(xiàn)代4C技術構成智能建筑結構與系統(tǒng),結合現(xiàn)代化的服務與管理方式為人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生活、學習與工作環(huán)境空間。建筑智能化結構由三大系統(tǒng)組成:樓宇自動化系統(tǒng)(BAS)、辦公自動化系統(tǒng)(OA)、通信自動化系統(tǒng)(CAS)。 2 防雷保護 雷電波入侵智能建筑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直擊雷;另一種是感應雷。一般說來,直擊雷擊中智能樓宇內(nèi)的電子設備的可能性很小,通常不必安裝防護直擊雷的設備。感應雷是由
建筑防雷接地規(guī)范
建筑防雷接地規(guī)范專題,為您提供建筑防雷接地規(guī)范相關的專業(yè)交流帖進行參與,歡迎您參與建筑防雷接地規(guī)范 相關的專業(yè)交流討論,更多建筑防雷接地規(guī)范相關內(nèi)容請訪問
土木在線論壇相關帖子
分享用戶量
下載熱度
相關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