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線公路災害防治試點工程技 術 指 南(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二○○六年八月1 總 則1.1 為提高公路抗災能力,指導干線公路災害防治工程試點工作的實施,特制定本技術指南。1.2 公路災害防治工程是通過增設和完善公路的災害防護設施為重點,對公路邊坡、路基、橋梁構造物和排(防)水設施進行綜合整治,以提高公路抗災能力的專項工程。1.3 公路災害防治試點工程的實施應按照“安全、耐久、節(jié)約、和諧”的原則,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方針,對公路災害防治工程采取綜合措施進行整治。鼓勵技術創(chuàng)新和采用經(jīng)過論證的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1.4 通過實施公路災害防治試點工程,提高試點路段的抗災能力、通行能力和行車安全水平,探索總結適合我國國情的公路災害防治工程技術措施和組織實施方法,為全面實施積累經(jīng)驗。1.5 本指南適用于干線公路災害防治試點工程的實施。1.6 干線公路災害防治試點工程的實施,除應符合本指南外,還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
公路建設中的環(huán)境地質(zhì)災害及防治
本帖最后由 勞武 于 2015-12-10 10:16 編輯 本指南適用于干線公路災害防治試點工程的實施。
隨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蓬勃發(fā)展,我國已成為世界上隧道和地下工程建設規(guī)模最大的國家,工程建設面臨的地質(zhì)條件也越來越復雜,突泥涌水、瓦斯、地震等災害,給施工安全帶來嚴峻挑戰(zhàn)。
隧道災害、事故及其防治技術
1 概況 福建省土地面積為12.14萬km2,其中山地丘陵占80%以上,境內(nèi)共有29個內(nèi)河水系,河流長度13569公里,年平均降水量842~2463mm,這種山脈發(fā)達、河網(wǎng)密布、雨量充沛的情況造成我省每年都有公路水毀現(xiàn)象發(fā)生,輕者路基路面損壞,影響公路通行能力;重者路基、橋梁沖毀,中斷交通。由此造成的損失比較嚴重。因此,了解公路水毀的成因,加強公路水毀的預防,對徹底根治公路水毀具有重要的意義,是保障公路暢通的一個必備前提之一。 2 公路水毀的類型和成因 縱觀近幾年我
地質(zhì)環(huán)境與地質(zhì)災害防治
礦井災害防治理論與技術.
地質(zhì)災害及防治知識講座ppt
摘要:隨著我國大規(guī)?;A建設的開展, 隧道工程已成為鐵路、公路和水利水電等大型項目中的重要工程。在這種形勢下, 隧道工程的重要性越來越顯著。本文闡述了隧道塌方及其危害,分析了塌方產(chǎn)生原因,總結了塌方防治措施。 關鍵詞:公路隧道 塌方 原因 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x73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隧道施工地質(zhì)情況千變?nèi)f化,必須根據(jù)地質(zhì)情況、圍巖穩(wěn)定情況等等,制定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塌方以其高發(fā)性、高危性嚴重威脅著隧道施工安全,防塌、治塌工作已經(jīng)成為隧道施工的首要問題。一旦塌方要實施有效的塌方處理方法,并立即組織實施。盡可能的減少塌方損失。 一、隧道塌方及其危害 1、隧道塌方 近幾年來,施工安全事故發(fā)生的越來越頻繁,給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和社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隧道塌方是施工中較常發(fā)生的安全事故之一。所謂隧道塌方是指施工過程中由于應力作用洞頂與兩側的部分巖石和泥沙土大量塌落的現(xiàn)象。造成塌落主要是因為在開挖時,隧道周圍的松軟巖體由于土體壓力的作用而產(chǎn)生了裂縫破壞。還有可能是因為圍巖內(nèi)部早已經(jīng)有節(jié)理和層理松弛剝落的現(xiàn)象。隧道塌方事故隨
1、消除或減輕水的作用 庫岸邊坡病害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常與水的作用有密切關系。在庫岸邊坡中,水的作用尤為明顯,而且往往是導致邊坡變形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對病害庫岸邊坡進行整治時,要特別注意采取措施消除或減輕水對邊坡的危害作用,其目的是:減少滲透水壓力;減輕水對巖土體的軟化和溶蝕分解等作用;消除或減小水的沖刷或浪擊作用。治理方法可分阻排地下水,阻排地下水和防止水對庫岸邊坡的沖刷與浪蝕作用,現(xiàn)分述如下: 1.1阻排地表水對于建筑物所在地段的病害邊坡,變形破壞坡體以外的地表水,以攔截旁引為原則;變形破壞坡體以內(nèi)的地表水,則以防滲,盡快匯集排走為原則。具體措施:在病害邊坡變形破壞坡體外,設置一條或多條環(huán)形截水溝,攔截旁引地表徑流,阻止地表水流入變形破壞坡體以內(nèi);建筑物區(qū)的未明顯變形的病害邊坡,可利用旁山公路和削坡平臺馬道的內(nèi)側,設置截水溝,分級攔截旁弓1地表徑流;在變形破壞坡體內(nèi),充分利用自然溝谷,布置成樹枝狀排水系統(tǒng),匯集旁引地表徑流;在邊坡濕地或泉水出露處,設置滲溝及明溝等引水工程,將水排走,以減少水對邊坡或變形破壞坡體的危害,為防
一、主動防治措施簡介 1、對于“三背”處薄弱的地基采取換填、加固等一系列措施,提高地基承載力;對“三背”回填及路基進行設計優(yōu)化,在橋梁、通道、涵洞臺背路基頂面以下80厘米范圍設置水泥穩(wěn)定碎石,長度臺高加2米,寬度同路基寬度;回填狹窄處(小于2米)采用漿砌片石砌筑等措施。完善排水措施,使地表水排出路基。 2、合理安排施工組織,要求對于“三背”處的結構物和填土盡可能的最先施工,給穩(wěn)定沉降留出時間。 3、嚴格控制填土質(zhì)量,“三背”填土選用強度高、壓實快、透水性好的材料,經(jīng)過監(jiān)理工程師的檢驗批準后,才允許使用;同時嚴格控制施工工藝,每層填料壓實厚度控制在15厘米左右,壓實度96%以上。 4、“三背”預壓漿處理,由于工程建設工期緊,任務重,路基施工完工后沒有足夠時間進行穩(wěn)定沉降,就要進行路面施工,西漢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