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uji5512 于 2014-8-5 14:41 編輯 原來的圖怎么不見了?
我剛做完一個工程,由于建筑物是異型不規(guī)則的,筏板后澆帶也作成是斜的,筏板2.4M厚,在結構圖上有后澆帶的斷面加筋圖,我抽筋時 按圖把加筋的長度很容易算出來了可是,我復核現(xiàn)場開料員的開料單時卻發(fā)現(xiàn)他抽出的長度比我的長一半,我拿出圖紙跟他對,他說圖紙 沒錯,但這樣的后澆帶加筋要延長到可作為支點(受力點)的位置才合規(guī)范,否則,加了白加,請問各位高手,這出自何處或作詳細的解 答,謝謝! 附圖:圓圈地方為斜向后澆帶,如果按圖,加筋出后澆帶2M左右,實際上做的時候伸3588MM到高差帶交接線如看不清,可以下載整張-3層圖看一下,研究一下
見圖[ 本帖最后由 zyx66668 于 2011-5-18 07:57 編輯 ]
現(xiàn)在的工程中后澆帶使用的比較頻繁,請教一下:它起到的作用是不是就是沉降縫、抗震縫、伸縮縫的作用?另外,后澆帶不是要從上到下全部斷開,如果建筑沒地下室的話,需不需要在地梁處也斷開?
我看到這樣的支撐系統(tǒng),是在摸板拆除以后的,請大家指點一下,這樣做可以嗎??施工單位說是沒問題的,沒違背規(guī)范.我找了一個下午,還真沒找到哪不規(guī)范上說這樣不行的.我個人的意見是認為由于后澆帶受的剪力比較大,應該不能這么做的.而且后來的支撐系統(tǒng)再怎么好,也沒有一開始的好.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這樣的問題,有遇到的話是怎么處理的?有沒有哪個規(guī)范里有說明?請指教!謝謝!
我在做一27層框支剪力墻結構,62m長,設后澆帶時遇到麻煩上部結構設好后,由于基礎是樁伐基礎,樁是滿堂布置后澆帶設到樁頂了.如果躲開樁就設到上部結構的剪力墻上了.請問各位大蝦后澆帶上下不貫通可以嗎?
:L梁下部砼未鑿除、主體結構未封頂
大家好!請教各位達人關于后澆帶設置的幾個問題:1.后澆帶內有整根梁時,是否必須避讓?2.后澆帶遇到樓梯時,是否必須避讓?3.少數(shù)后澆帶在梁端三分之一范圍內經過,是否允許?4.后澆帶分為沉降后澆帶和伸縮后澆帶,如果施工圖中不加以區(qū)分,施工單位會加以辨別并區(qū)分對待嗎?謝謝!
請都一下各位前輩,后澆帶的模板如何支撐?規(guī)范要求單獨支撐,個人理解是不是在模板拆除后再單獨支撐,最好有詳細方案。還有就是后澆帶的留設是從基礎一直到屋面嗎?最后一個問題是澆筑時間是在屋面后澆帶留設完后60天再澆筑嗎?(設計無說明情況,一般為60天)有圖片最好了,求大蝦不吝賜教,謝謝。
今天上午工地上開始下附加筋,遇到了個問題,我又是菜鳥,只好來請教個人達人了。在線等。 筏板基礎內的電梯坑,黃色圈圈部分,現(xiàn)在我們需要在這個電梯坑從邊線往坑中間(1.2米米的樣子)布置底面第二層的鋼筋(附加鋼筋),扣除錨固的那80公分(這80公分上面可以放鋼筋),還差40公分的位置,到底怎么弄?怎么弄比較合理?勞務的技術人員說“沿著電梯坑那個斜坡布置1.2米”這樣肯定不行撒,個人認為把錨固長度增加讓附加筋剛好放置在上面比較合理。
鋼筋混凝土結構中設置后澆的主要作用:1、減少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的溫度應力;2、調整結構的不均勻沉降。關于后澆帶的設置的位置:規(guī)范上規(guī)定后澆帶應通過梁板受力較小的位置(如梁、板跨中的1/3位置、連梁的跨中位置),對于普通的沒有搭次梁的梁或者板沒有集中荷載作用時一般都設在跨中的1/3位置,一般情況下對于兩端固定的梁,反彎點大約在梁跨的1/3處,而且此處的梁的剪力也不是很大。規(guī)范上還說可以設在連梁的跨中位置,梁的跨中一般都是正彎矩最大的部位,當然對于一些受力較小或者跨度較小的連梁,跨中正彎矩可能遠遠小于支座處的負彎矩,甚至跨中不出現(xiàn)正彎矩,而跨中的位置梁的剪力很小。但是對于一些主梁,上面搭著好幾道次梁的,彎矩反彎點位置處(彎矩較小處)往往剪力很大,而跨中位置盡管剪力很小,但是梁的跨中正彎矩又很大。對于這種情況后澆帶應該設置在什么位置呢?我以前考慮的梁的受力較小的部位第一反應是梁的彎矩較小的部位,所以理解的是后澆帶的位置應該設在梁的反彎點處,梁的反彎點應在后澆帶的范圍內,而忽略了梁的剪力,這樣后澆帶的位置就靠近梁端了,而不是在跨度的1/3處了,這樣設的梁的后澆帶是不是對梁很危險?我以前
為什么后澆帶留在跨中1/3的位置?
人工挖孔樁在后澆帶中,后澆帶中的受力鋼筋應該如何布置呢?遇到樁了是截斷,還是繞過樁,還是截斷后在樁周圍布置相應的加強筋,還是在樁的相應位置植筋后再與受力鋼筋搭接?
本帖最后由 無間道 于 2013-8-5 14:08 編輯 當建筑結構的平面尺寸超過混凝土規(guī)范規(guī)定的伸縮縫最大間距(混凝土規(guī)范第9.1.1 條)時,可考慮采用施工后澆帶的方法來適當增大伸縮縫間距。但一般地上結構由于受環(huán)境溫度變化影響較大,所以伸縮縫最大間距不宜超過混凝土規(guī)范限值過多,同時應注意加強屋面保溫隔熱,采用可靠的、高效的外墻外保溫,并適當提高外縱墻、山墻、屋面等重要部位的縱向鋼筋配筋率。
車庫頂板厚25cm..后澆帶處在次梁上,次梁是400*650的..現(xiàn)在該怎么處理?圖紙上的意思是在腰上增加加強筋..但加強筋的大小以及間距沒給說明..也不知道怎么加...誰知道這時該怎么處理??梁上的配筋怎么弄??
剛接觸鋼結構,問題比較低級,不要見笑。我在看鋼規(guī)4.3對于加筋肋的規(guī)范時,有些問題不太明白。我理解的橫向加筋是提高橫梁上翼緣的抗壓能力,縱向加筋是提高橫梁腹板的抗扭能力。而對于橫梁的整體抗彎能力應該加什么筋呢?如圖中A種加筋方式是否比B種更能增加抗彎能力?標準中未規(guī)定,是否說明A種加筋不如B種加筋方式?如果按B方式加筋,規(guī)范中只說了對橫向加筋的局部穩(wěn)定計算方法,那么如何計算橫梁的撓度呢?截面系數(shù)如何???我現(xiàn)在的實際工作就是一根3.4m的工字鋼,上面放設備,我想知道型鋼加筋后的撓度。但是因為知識有限,所以對規(guī)范還不能很好理解。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幫助,謝謝大家。
看11G101-1圖集中給出的后澆帶鋼筋連接做法,都是按搭接來的。現(xiàn)場看的卻有不少是焊接接頭。為什么圖集中不給焊接的做法?難道只能用搭接?
地梁后澆帶什么時候澆筑?我們圖紙設計上面寫了地下室后澆帶須在頂板砼澆筑30天后補澆,主體后澆帶60天后澆筑;但是沒寫基礎地梁的,那地梁后澆帶什么時候澆筑?有沒哪本規(guī)范上面寫了的。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5-4-3 12:18 編輯 底板后澆帶遇梁處為什么還降低呢
各位好,求教了! 承臺地梁基礎,地梁上設有后澆帶,按照設計要求后澆筑,但是,地梁上設計有基礎墻,基礎墻怎么辦呢?是在后澆帶上放置過梁,再砌筑?需要不需要在墻體上留置通縫,便于基礎變形?還有沒有其他好辦法?謝謝了,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