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加固,這幾步不能少: 一、建筑抗震設計 1、不同地質條件下,地震對建筑設施的破壞作用差異明顯,因此應提前做好地質勘察工作,避開不利場地,合理選擇有利于建筑設施抗震的建筑場地。 2、需在塑性鉸區(qū)配置定量約束箍筋,提高建筑結構設計的極限應變能力,從而極大地增強建筑構造構件的延性能力,保證結構安全。 3、應做好抗震設防系統(tǒng),并采取相應的抗震措施,合理選擇加強地基和上部結構整體性剛度的措施,從而提高建筑安全性能。 二、建筑抗震驗算 1、結合地震作用、重力代表值、地震影響系數、地震作用效應組合等情況,對建筑進行抗震驗算,根據設防烈度進行審核,同時還需審核整體建筑是否滿
很好的一個資料
論文簡介:為避免中小學校舍在地震中發(fā)生整體垮塌, 危及師生人身安全, 近年來, 全國各地市校安辦及建設主管部門明確要求針對現 投稿網友:zhimin5156 上傳時間: 2013-12-09 <
建筑抗震加固改造是重要的工程項目,由于很多建筑的建設年限逐漸逼近設計邊緣,建筑抗震加固改造工程在施工中容不得一絲馬虎,應合理設計改造方案,準確部署改造施工工作。跨過2018,未來要如何一如既往地“大震不倒”?一、新時期要及時刷新工法 《建筑業(yè)10項新技術(2017版)》公布后,抗震、加固與監(jiān)測技術作為新技術之一,從多個方面列舉分享技術內容。 抗震方面 消能減震技術主要應用于多高層建筑,高聳塔架,大跨度橋梁,柔性管道、管線(生命線工程),既有建筑的抗震(或抗風)性能的改善,文物建筑及有紀念意義的建(構)筑物的保護等。建筑隔震技術一般應用于重要的建筑,一般指甲、乙類等特別重要的建筑;也可應用于有特殊性使用要求的建筑,傳統(tǒng)抗震技術難以達到抗震要求的或有更高抗震要求的某些建筑,也可用于抗震性能不滿足要求的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
建筑結構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
論文簡介:就基于性能的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幾個關鍵環(huán)節(jié)進行了討論,給出了結構整體設計的總框圖及設計中各關鍵環(huán)節(jié)的子框圖,較為清晰地展現了基于性能的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基本過程。 投稿網友:wukangzhen 上傳時間: 2013-08-28
建筑的抗震加固一直是建筑設計與施工中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也是施工人員責任的體現。在施工過程中,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呢?一、相關規(guī)范【正在實施】 《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局部修訂的條文,自2016年8月1日起實施 《煤炭工業(yè)礦井抗震設計規(guī)范》為國家標準,編號為GB51185-2016,自2017年4月1日起實施 《油氣輸送管道線路工程抗震技術規(guī)范》為國家標準,編號為GB/T50470-2017,自2018年1月1日起實施 【尚未實施】 《石油化工鋼制設備抗震設計標準》為國家標準,編號為GB/T50761-2018,自2018年9月1日起實施 《石油化工鋼制設備抗震鑒定標準》為國家標準
鋼材基本屬于各向同性的均質材料,且質輕高強、延性好,是一種很適合于建筑抗震結構的材料,在地震作用下,高層鋼結構房屋由于鋼材材質均勻,強度易于保證,所以結構的可靠性大;輕質高強的特點使得鋼結構房屋的自重輕,從而所受地震作用減??;良好的延性使結構在很大的變形下仍不致倒塌,從而保證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但是,鋼結構房屋如果設計和制造不當,在地震作用下,可能發(fā)生構件的失穩(wěn)和材料的脆性破壞或連接破壞,使鋼材的性能得不到充分發(fā)揮,造成災難性后果。因此高層鋼結構房屋的抗震設計就顯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一、建筑幕墻的抗震要求 建筑幕墻的抗震性能應滿足GB 50011的要求。 建筑幕墻應滿足所在地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建筑幕墻,其試驗樣品在設計的試驗峰值加速度條件下不應發(fā)生破壞。幕墻具備下列條件之一時,應進行振動臺抗震性能試驗或其他可行的驗證試驗:①面板為脆性材料,且單塊面板面積或厚度超過現行標準或規(guī)范的限制;②面板為脆性材料,且與后部支撐結構的連接體系為首次應用;③應用高度超過標準或規(guī)范規(guī)定的高度限制;④所在地區(qū)為9度以上(含9度)設防烈度。二、建筑幕墻抗震設計原則建筑幕墻的抗震設計遵循“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設計原則。按照《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進行抗震設計的建筑,其基本的抗震設防目標是:①當遭受低于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響時,主體結構不受損壞或不需修理可繼續(xù)使用;②當遭受相當于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設防地震影
建筑結構加固設計與施工 pdf格式
抗規(guī)學習是的資料!分享給大家!
某抗震加固設計施工圖0.dwg
按照抗震規(guī)范3.3.2:建筑場地為Ⅰ類時,對甲、乙類的建筑應允許仍按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構造措施;對丙類的建筑應允許按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構造措施,但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時仍應按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構造措施。注意上面說的是“抗震構造措施”而不是“抗震措施”,那么是否在結構計算時,如確定節(jié)點放大系數時選用的抗震等級不降低?
抗規(guī) 1.0.2 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及以上地區(qū)的建筑,必須進行抗震設計。是不是說所有建筑都要抗震設計,規(guī)范上沒看到低于六度地區(qū)呀?
為提高中小學校校舍的綜合防災能力及抗震能力,中小學校舍抗震加固工程陸續(xù)啟動。地區(qū)政府將統(tǒng)一對存在安全隱患的校舍進行抗震加固,使其達到抗8度地震高烈度設防類抗震設防標準。 據介紹,目前北京絕大多數中小學校舍為10層以下的鋼筋混凝土結構,而北京八九十年代建造的住宅樓多屬此類結構。中小學校舍抗震加固的選擇方案、技術方案為諸多住宅既有建筑抗震加固改造提供了借鑒。對于達不到抗震鑒定要求的居民建筑,更應重視加固方法的選擇。 “框架結構應優(yōu)先采取加強樓、屋蓋整體性,同時增設抗震墻、抗震支撐等抗側力構件的措施,增強結構整體抗震性能或有效降低結構整體地震作用?!敝鼙轮赋觯庸毯蟮慕Y構應避免形成短柱或強梁弱柱。 汶川地震中,多層框架結構出現了大量的強梁弱柱和首層倒塌的破壞模式。為避免重蹈覆轍,建筑改造中強柱弱梁模式是保證框架結構大震不倒的最基本要求。按其常規(guī)方法設計,此結構框架柱的承載能力需要提高2~3倍才可能實現強柱弱梁。因此,對現有的多層框架結構,應從根本上提高其抗震能力,增設剪力墻或消能支撐,并提高框架柱承載力,控制框架梁承載力。 同時,鋼筋混凝土結
抗震鑒定從根本上講,就是對房屋在地震中可能的破壞作出評估,一旦有可能出現不容許的破壞時,則予以加固處理。 抗震鑒定應強調綜合抗震能力的評定,一是要區(qū)分整體影響因素和局部影響因素,二是要對抗震措施和抗震承載力進行綜合分析。 房屋的抗震鑒定主要從房屋高度和層數、墻體實際材料強度、結構體系的合理性、主要構件整體性連接構造的可靠性、局部易損構件自身及與主體結構連接的可靠性和抗震承載力驗算要求等幾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定。 抗震加固中的注意事項: (1)房屋抗震橫墻間距,樓、屋蓋為剛性時取平均值,柔性時取最大值,中等剛性可相應換算。 (2)房屋的寬度,平面有局部突出時按面積加權平均計算,平面內的局部縱墻略去不計。 (3)同一樓層內各墻體厚度不同或砂漿強度等級不同時可相應折算。 有工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進行抗震鑒定: 未經抗震設防或抗震加固的; 未經正式設計進行改建、大規(guī)模裝修、安裝大型設備的; 在使用過程中經過破壞性地震、洪水、風暴等自然災害,承重結構出現局部倒塌、裂縫或抗震能力嚴重受損的;
1.定性設計,定性設計主要是指對于建筑抗震設計的總體要求,以及各種措施等。由于定性設計部分,一般是無法通過計算,而主要依靠結構概念和地震災害的實踐總結,因此個人認為它最能直接的體現人們對于結構抗震的認識,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因此,定性設計在某種程度上應該具有結構哲學意義,即歸納事實之后的演繹。2.定量設計,記得曾經有人說過抗震設計是騙外行人的。這么說雖然有些過,但是也不無道理。首先,我們并未真正的認識地震的本質,連地震的真實狀況都沒搞清楚,之后的地震力實際上也是“假的”,因為我們設計所采用的“地震力”實際上是我們對于可能地震的預估,用于評價建筑物在此“預估側向力”作用下的承載和變形能力。其次,一般的結構設計采用反應譜法和時程法,這兩個方法對于目前的建筑抗震設計而言,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地震的頻譜特性是否正確預估了,舉個例子:一般的建筑都帶著幾層的地下室,而規(guī)范的反應譜參數是從地面起算的,地震波從基巖傳到結構基礎的時候是沒問題的,但是假如基礎上面是原狀土層的話,那么采用規(guī)范的場地類別和特征周期是合適的,可是實際上這里10-30米的土層已經被地下室所取代了,地震波通過
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與結構設計與建筑設計之間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在建筑設計的階段考慮到抗震因素以及提供相應的條件才能夠為建筑后期進行抗震結構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進行建筑設計的初期應該充分考慮到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設計,以便結構工程師針對結構系統(tǒng)實現合理的布置,切實提高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與承載能力。 一、建筑設計與建筑抗震設計的關系 建筑的抗震設計以及抗震性能的高低與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有著直接聯(lián)系,而建筑抗震設計又是以建筑設計為基礎的。這是由于建筑結構是基于建筑設計的,當建筑設計完成后建筑結構就難以改變。因此建筑設計師在建筑設計前期就應該充分考慮到建筑抗震設計的需求。 二、基于建筑抗震設計的建筑設計措施
第一篇一、建筑結構抗震目標與設計在建筑結構的實際抗震設計中應堅持“小震無影響、中震可維修、大震不傾倒”的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主要實施兩階段設計,在第一階段中,參照小震出現時的作用效果、負載效應,科學計算結構構件負載能力以及形變程度,在第二階段設計中,參照出現次數較少的地震作用效果,科計算建筑結構的形變程度。二、地震災害中建筑結構的損害位置眾所周知,地震具有一定的突發(fā)性和復雜性,這要求建筑結構應具備一定的彈性形變程度,以免在地震中被損壞或者傾倒,若想實現此項目標,存在一定的難度,但合理的抗震設計可降低損壞程度,這是因為將地震產生的能量經由彈性形變進行消耗,因此,在抗震設計中應著重增強建筑結構的形變程度、能量損耗效應和抗震性。(一)各層結構強度較弱樓層。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如若框架結構設計不一致,將會存在結構強度較弱的樓層,一旦遭遇地震,高樓層首先受到損害,形變程度較大,從最初
摘 要: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一直是結構工程師們設計工作的重點,本文從抗震設計角度指出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必要性和建筑結構抗震概念設計的含義,指出在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可供參考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建筑結構;結構設計;抗震 一、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必要性 地震是地殼運動在某些階段發(fā)生急劇變化時的一種自然現象。據統(tǒng)計,全世界每年發(fā)生的地震約達500萬次,其中絕大多數地震由于發(fā)生在地球深處或者它所釋放的能量小而人們難以感覺到;而人們感覺到的地震,也即有感地震,僅占總量的1%左右;能造成災害的強烈地震則為數更少,平均每年十幾起。然而,就是這些每年為數不多的地震,卻給人們帶來了無可挽回的巨大經濟損失和觸目驚心的人身傷亡事故。據有關方面對世界上130次傷亡巨大的地震震害資料所做的統(tǒng)計表明,95%以上的傷亡是因為無抗震能力或抗震能力低的建筑物倒塌而造成的。典型的例子如1920年12月16日寧夏海源地震,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地震,1995年1月17日
建筑抗震加固設計
建筑抗震加固設計專題,為您提供建筑抗震加固設計相關的專業(yè)交流帖進行參與,歡迎您參與建筑抗震加固設計 相關的專業(yè)交流討論,更多建筑抗震加固設計相關內容請訪問
土木在線論壇相關帖子
分享用戶量
下載熱度
相關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