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建筑結構抗震措施的必要性 1現(xiàn)代混凝土結構抗震設計理念 現(xiàn)代建筑抗震設計中建筑延展性被認為是保證建筑物具有較好抗震性能的判定指標,特別是現(xiàn)代建筑的結構設計中更加體現(xiàn)了上述理念。例如,國內外對建筑物的結構設計中,對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設計的要求較高,且從建筑結構抗震性能來講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建筑結構要有高延展性,這種高延展性指的是建筑物結構在承受較大的地震力的情況下,并且出現(xiàn)屈服變形后仍能保持建筑物垂直方向的載荷和抗震性水平。這種理念如今被總結為“能力設計法”,該方法的基本要求和目標是設計的建筑結構能夠保證地震力的作用下,即便是建筑物結構設計當中取值為最小時,建筑物本身的結構仍然可以保持一定的延展性能力。因此,通過這樣的設計方法設計的建筑物,能夠基本保證建筑物在地震力的作用即使發(fā)生倒塌,也會按照合理的形式倒塌,這種有序的倒塌能夠在保護人類生命等方面發(fā)揮非常必要的作用。采用現(xiàn)代抗震設計理念設計的建筑物,能夠同時保證建
7度地區(qū)高度大于24米的乙類建筑抗震等級是一級還是二級?規(guī)范要求乙類建筑抗震措施提高一度,是不是等于抗震等級提高一級,謝謝!
現(xiàn)在,鋼結構修建普遍使用于各種類型的民用修建中,在高層及超高層修建中的使用則更為廣泛。同混凝土結構比較,鋼結構具有耐性好、強度與分量比高的優(yōu)點,具有優(yōu)勝的抗震功用;可是,假如鋼結構房子在結構規(guī)劃、材料選用、施工制作和維護上呈現(xiàn)問題。則其優(yōu)秀的鋼材特性將得不到充分的發(fā)揮,在地震效果下同樣會構成結構的局勢損壞或全體坍毀。 分析鋼結構建筑抗震措施 一、高層鋼結構修建開展歸納 80年代,是我國高層修建在規(guī)劃計算及施工技術各方面迅速開展的階段。各大中城市普遍興建高度在100m左右或100m以上的以鋼筋為主的修建,修建層數(shù)和高度不斷添加,功用和類型越來越雜亂,結構系統(tǒng)日趨多樣化。比較有代表性的高層修建有上海錦江飯店,它是一座現(xiàn)代化的高級賓館,總高153.52m,全部選用結構一芯墻全鋼結構系統(tǒng),深圳開展中心大廈43層高165.3m,加上天線的高度共185.3m,這是我國第一幢大型高層鋼結構修建。 二、高層鋼結構修建震害現(xiàn)象及其原因剖析 1.結構坍毀:結構坍毀是地震中結構損壞最嚴峻的方式。構成結構坍毀的主要原因是結構
一、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抗震措施原理與技術1.建筑結構的隔震原理與技術建筑結構設計中對隔震技術的運用,不僅能減弱突發(fā)地震對建筑上層部位的破壞,還可以使建筑物室內的裝飾物、各種大型生活用具、家電設備得到較好的保護,減少地震發(fā)生時造成的經濟損失。根據國際通用的建筑結構隔震技術,我們通過對建筑不同位置的分析,將隔震原理分為以下四種。(1)地基隔震指建筑的隔震層設置在建筑基礎下的地基當中,通過使用砂墊層、糯米墊層、軟粘土等方式,使地震在發(fā)生時其能量波在建筑地基當中被多次吸收、反復吸收,從而達到減弱地震能量的效果。(2)基礎抗震指建筑的隔震層設置在建筑基礎與上層結構部分之間,采用夾層橡膠墊隔震、基底滑移隔震、混合隔震等裝置,使用粘彈性隔震、滾軸滑移隔震、摩擦擺隔震、摩擦滑移隔震等形式,達到衰減地震能量波向建筑上層部分的傳遞總量,從而減弱建筑上層部分在地震發(fā)生時產生的搖擺、破裂等地震反應。(3)層間隔震這種方式是將建筑結構的隔震技術與抗震技術相互結合,通過在建筑結構上安裝耗能減震裝置,減弱地震發(fā)生時產生的能量,吸收地震能量波,從而降低建筑結構的地震
摘要:建筑結構設計中是否充分考慮抗震問題、是否合理的運用了相關的抗震措施是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問題,關于建筑物抗震問題的研究也有相當長的一段歷史,從世界建筑設計領域和我國建筑設計領域來看,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介紹了建筑抗震結構設計的基本要求和建筑結構抗震措施的衡量標準,提出了建筑結構設計的有效抗震措施。關鍵詞:建筑結構;設計;抗震;措施建筑結構設計中是否充分考慮抗震問題、是否合理的運用了相關的抗震措施是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問題,關于建筑物抗震問題的研究也有相當長的一段歷史,從世界建筑設計領域和我國建筑設計領域來看, 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在我國連續(xù)發(fā)生四川汶川地震、 玉樹地震等地質災害以后, 人們更加注重建筑物的抗震設計。一、建筑抗震結構設計的基本要素1、在抗震設計中有意識、有目的地控制薄弱層(部位),使之有足夠的變形能力又不使薄弱層發(fā)生轉移,這是提高結構總體抗震性能的有效手段。2、一個抗震結構體系應由若干個延
“高于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強其抗震措施”與“高于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強其抗震措施”一樣嗎?字面意思感覺不太一樣啊。有誰幫助解釋解釋?
天災無情人間有愛,自2020年以來,所發(fā)生的大大小小的地震也是相對于往年來說較為頻繁,那么對于地震來說,怎樣才能有效合理的預防或者是防范,就變成了一個問題,所以今天河北一百將給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抗震方面的知識。
《高規(guī)》3.9.5明確:抗震設計的高層建筑,當?shù)叵率翼攲幼鳛樯喜拷Y構的嵌固端時,地下一層以下抗震構造措施的抗震等級可逐層降低,但不應低于四級。 地下兩層的高層,當?shù)叵率翼攲幼鳛樯喜拷Y構的嵌固端時,柱、墻的軸壓比限值地下二層是否理解為可以降低一級考慮。比如原來一級的可以降為二級,原來三級的可以降低為四級? 另外,當?shù)叵率翼攲樱ū热缤?.00)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端時,土0.00以下是否可不設約束邊緣構件?如果需要設置,約束邊緣構件是否也可以按照上一問題降低一級抗震等級考慮?
建筑的磚混結構,一般比較常見的構造方法有限制建筑房屋的整體高度與建筑的層數(shù)與層高,在建筑的橫縱墻中來設置一些鋼筋混凝,并且還要設置一些防震縫等等。在經過修訂以后的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規(guī)范標準中要求增加一些具有強制性的條例,要突出建筑屋頂?shù)臉?,電梯,要求建筑構造柱應該延伸到建筑的頂部,并且要與建筑頂部圈的粱連接在一起,以此來拉結建筑的填充墻來加入總體建筑結構的承受力。結合性能目標開展設計建筑體在出現(xiàn)地震之時有著非常高的安全性特征,它是在設計的時候要具有的最為顯著的特征,因此該項設計規(guī)定把將要開展建設活動的區(qū)域或許會出現(xiàn)的大震烈度當成是關鍵的參考點。同時還應該以建筑體本身或是其中的室內物體不會受到影響為最終的目的來明確結構的一些指標。結構體的很多不抗震的下方構造和其基礎方位也要有很高的抗震性才可以,當出現(xiàn)較大的地震時,結構要維持在其可以承擔的彈性區(qū)間之中。除此之外,結構本身的抗風能力是由于抗震的建筑水平所具有的剛度比較小而容易發(fā)生一些比較小的波動,此時要具體的分析由于季風而導致的不利現(xiàn)象等。因此,因為風壓而導致的建筑體的橫向振動或許會使
在2012年真題下午(25題)答案,高規(guī)里3.9.2規(guī)定按照八度進行抗震構造措施,給出了剪力墻抗震等級為一級抗震等級。剪力墻底部加強部位墻肢的剪力設計值進行調整,請問一下抗震構造措施中包括內力調整嗎?求大神給解釋一下
問:7度(0.10g)的幼兒園工程,建筑高度18m,場地類別為ⅲ類,那么該幼兒園建筑的抗震等級和抗震構造措施的抗震等級分別是多少()?A:三級,二級;B:二級,二級。
什么是抗震設防烈度抗震設防烈度是指對建筑物進行抗震設計,并采取一定的抗震構造措施,以達到結構抗震的效果和目的??拐鹪O防的依據是抗震設防烈度,地震烈度按不同的頻度和強度通??蓜澐譃樾≌鹆叶?、中震烈度和大震烈度。所謂的小震烈度即為多遇地震烈度(眾值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內,一般場地條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為63%的地震烈度值,相當于50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中震烈度即為基本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內,一般場地條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為10%的地震烈度值,相當于474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大震烈度即為罕遇地震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內,一般場地條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為2%~3%的地震烈度值,相當于1600~2500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由烈度概率分布可知,基本烈度與眾值烈度(即多遇地震烈度)相差約1.55度,而基本烈度與罕遇烈度相差約為1度。例如,當基本烈度為8度時,其眾值烈度(多遇烈度)為6.45度左右,罕遇烈度為9度左右??拐鹪O防烈度是按國家批準權限審定的作為一個地區(qū)抗震設防依據的地震烈度。一般情況下可采取中國地震烈度區(qū)劃圖的地
重點設防類建筑地震作用及抗震措施的討論本人認為建筑工程設防分類標準GB 50223-2008 3.0.3-2重點設防類,應按高于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強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設防烈度為9度時應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礎的抗震措施,應符合有關規(guī)定。同時,應按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確定其地震作用。在satwe數(shù)據前處理-地震信息中的設防烈度和抗震等級應安本地區(qū)標準輸入,而在后處理控制參數(shù)中軸壓比等抗震構造措施應按提高1度設防烈度的等級控制。個人意見不知道正確與否,請各位批評指正,并給出正確的觀點和理由。希望大家踴躍發(fā)表個人意見,在這里敬請各位的高論![ 本帖最后由 lvyg2009 于 2010-1-28 20:58 編輯 ]
本帖最后由 到天涯流浪 于 2013-5-11 18:39 編輯 地下室頂板有高差的高層建筑抗震措施研究
疑問一:抗震措施包含概念設計的內力調整措施和抗震構造措施。但其中分別指代哪些內容?這些措施在pkpm參數(shù)輸入中以何種方式體現(xiàn)?疑問二:抗震措施為除地震作用計算和抗力計算以外的抗震設計內容。其地震作用計算和抗力計算在pkpm中又如何體現(xiàn)?疑問三:假定一位于7度0.15g、A級高度乙類框剪建筑,小于60m ,1類場地。依據高規(guī)3.9.1提高一度加強抗震措施。 pkpm中設防烈度、框架抗震等級、墻抗震等級、構造措施抗震等級分別應如何填寫?求教育,翻遍各本規(guī)范及解析還不是很清楚。本人愚鈍,望高人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