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設計基礎中的時候在jccad里面一般都會勾選計入上部結構剛度的影響。我一直以為是這樣的。并且覺得也很合理。但是本人今天抗規(guī)5.2.7中的一條說一般情況下可不計入地基與結構的相互作用的影響。很難理解。原來自己一直都錯了。為什么會是這樣呢。求解釋。。
問個技術問題,我這兒有個很小的框架,因為上下層高相差較大,底層6m,上部都是3.6m側向剛度比算不過,試來試去只有收截面最管用,但是現(xiàn)在有個問題,收截面的話一次性要從600x600收到400x400,一共就是四層的房子,一共幾千個平方,算倒是算過了,位移角和受剪承載力以及剪重比剛重比都沒有問題,側向剛度比差一點點,問題不大,從指標上看沒什么問題了,想問實際情況這樣的問題大不大畢竟一次性收截面很多
1.層剛度比與樓層屈服強度系數(shù)有沒有共同點? 2.層剛度比相差過大對結構有什么影響? 3.計算樓層屈服強度系數(shù)時,樓層受剪承載力標準值好像要知道配筋才能求出來?能否告訴我pkpm軟件數(shù)據(jù)文件中有沒有樓層屈服強度系數(shù)? 4.所有結構(非高層民用建筑和高層民用建筑)樓層屈服強度系數(shù)比較小時(<0.5)要不要進行地震的彈塑性分析?為什么? 望各位大蝦不吝指教,先謝謝了.
結構的抗扭剛度通過什么手段加強??平動剛度呢??最近有一點位移比的問題大家都說減小平動剛度和加強抗扭剛度至于如何加強請知道的來詳細說說
目前初步設計已經(jīng)完成,污水管材也定了,用UPVC管,請問:當管頂覆土超過4米,環(huán)剛度8是不是小了點?大家建議一下,該采用多大的環(huán)剛度?
求教各位達人,偶用etabs分析一棟塔樓,想知道如何查看層剛度比?是手算的還是程序自己算的。我只知道可以查看層剪力。還有折算抗剪截面面積也能查看嗎?哪位達人幫幫忙了,著急呀。
rt今天satwe計算,層間剛度比在不計算地震的情況下是夠的(沒有薄弱層),但是計算地震力的情況下就不夠了(有薄弱層了)主要是底層太高了地震是6度我就想問下這是為什么呢?
各位專家: 我知道EA是抗拉剛度、EI是抗彎剛度、GA是抗剪剛度現(xiàn)在有一問題:剛度系數(shù)是不是就是上述三項,還是它們三個分別的倒數(shù):1/EA、1/EI、1/GA ?不知道說的對不對,請各位專家指正。有勞各位了![ 本帖最后由 zhpsxq 于 2011-
PKPM總信息里RJX1,RJY1,RJZ1表示為結構總體坐標系中塔的側移剛度和扭轉剛度(剪切剛度),RJX1應該是指X向的剛度,RJY1應該是指Y向的剛度,可這兩個數(shù)值怎么總是一樣的?還有,既然是剪切剛度,那改變梁截面會不會影響到這三個數(shù)值?先謝表感激。。
上研的時候,為了寫論文看了一些規(guī)范和美國的規(guī)范,現(xiàn)在為了注冊考試,又仔細看了看規(guī)范,自己總結了一些規(guī)律,對不對,請大家拍磚: 我覺得抗震概念設計可以從F=KD,F(xiàn)=Ma,和自振周期W=2π根號下K/M。 做高層時應注意的那七個參數(shù),我覺得大家都應該知道吧,軸壓比就不說了,關于周期比,位移比和剛度比,個人覺得這三個比值都是由于剛度的布置引起的,剛度的豎向不均勻布置,和剛度在一個平面的布置的不均勻,均會滿足這三個比不滿足要求,我覺得剛度是最重要的,一個優(yōu)秀的設計者,能夠在布置完模型后,試算一遍,基本不調或稍微調調就能滿足要求,就是因為能較好的布置好剛度,一個構件剪力墻或連梁吧,如果他的配筋結果超筋,此時我們如果硬要加大截面去抗,往往會適得其反,因為你加大截面積,也加大了剛度,剛度大了,分配的力也就越大,所以從加大截面上考慮是不行的,超筋處理的三大原則:我是這樣理解的,在可以的情況下,就抗,比如加大截面;其次是放,點鉸,在周圍構件有安全冗余的情況下,把力釋放到周圍構件,這個得根據(jù)情況具體分析;第三就是導,比如把大的剪力墻開洞,變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連枝剪力墻,或是對周圍的抗
本帖最后由 lighth715 于 2015-4-28 16:45 編輯 最近看了ljw結構同志關于SATWE中剪彎剛度RJX3/H的錯誤并正確處理法http://bbs.co188.com/thread-9079076-1-1.html 引起的一些思考,個人水平有限,在思維上也有一定局限性,希望有不對的地方各位大神指正。以下是正文:1)剪切剛度:高規(guī) 第E.0.1條給出轉換層及相鄰上層結構的等效剪切剛度比γe1的計算公式
如圖所示的網(wǎng)架,擱置在牛腿上,是否采用橡膠滑動支座對主體結構好一些,支座剛度在軟件怎樣考慮
在剪力墻抗震設計中,書上說要進行連梁剛度折減,要有一個剛度折減系數(shù),請問:這個剛度折減系數(shù)應該怎么用啊? 我有些表達不清楚我的意思. 是不是應該把我實際算出來的連梁配筋乘以折減系數(shù)? 請教了一些人,他們給的解答是這樣的梁的折減可以這樣理解:在連梁與剪力墻組成的一個體系中,它們共同來承受一系列的荷載(豎向荷載,風荷載,地震作用等),它們中總要有構件來承受這一系列 的荷載,而決定他們承擔荷載的分配比例的決定因素,則是二者之間的剛度比。我們把連梁剛度“人為”的折減以后,實際上是我們“人為”的將地震力等作用讓墻 肢更多的承受,這符合我們通常說的多道抗震防線的概念:即在地震作用下連梁退出工作后,墻肢仍然有足夠的承載力讓結構不倒。但是我們又不能走另外一個極 端:即將連梁的剛度折減為0,讓墻肢來承受全部的地震力。這在地震作用下是可行的,但是在正常使用狀態(tài)下,可能在風荷載或樓面荷載作用下連梁就要開裂,會 給人一種極端不安全的感覺。這就是為什么規(guī)范上規(guī)定連梁剛度不能折減太多的原因。還是有點迷糊,求助!
請問大家為什么設防烈度高的地區(qū)連梁剛度折減系數(shù)的取值要比設防烈度低的地區(qū)小?謝謝!!!這是老帖子了http://bbs.co188.com/thread-490898-1-1.html
屈服后剛度比怎么計算???求指導
高規(guī)3.5.2規(guī)定對結構底部嵌固層,考慮層高修正后的剛度比不宜小于1.5.高規(guī)5.3.7又規(guī)定側向剛度比不宜小于2.這里大家是怎么理解,是不是就一個考慮層高修正,一個不考慮層高修正,然后兩者同時滿足,才能確定為嵌固部位。對嗎
本帖最后由 chai2012 于 2014-7-11 12:48 編輯 根據(jù)高規(guī)5.3.7,當?shù)叵率翼敯遄鳛樯喜拷Y構嵌固端時,地下一層(相關范圍內)與首層側向剛度比不宜小于2.我的問題是兩個塔樓的相關范圍內有同一堵墻,設這堵墻的側向剛度為K。那么每個塔樓計算側向剛度比的時候,這堵墻的剛度貢獻是K,還是k/2。類似的,一個設縫的雙塔。對于任一塔樓計算剛度比的時候,能否計及另外一棟塔樓上部結構范圍內的地下室墻剛度?
如題,1。不知大伙在計算車庫側向剛度的時候是否有考慮車庫周邊土的側向約束對車庫層側向剛度的貢獻,我經(jīng)過比較發(fā)現(xiàn),如果考慮土的貢獻,兩倍的側向剛度比很容易滿足,而不考慮土的貢獻,側向剛度比就很難達到兩倍,也就是頂板很難作為嵌固端。2。還有假如車庫3.6米的層高,車庫頂板與首層高差1.6米,首層4.8米,如果頂板與首層做為一個標準層,車庫按3.6米,首層按4.8米 ,那剛度比也還容易滿足,但如果車庫按(3.6+1.6)=5.2米,首層按4.8米,側向剛度比幾乎不可能達到2倍,頂板也無法作為嵌固端,不知道各位同仁在這兩點上是怎么處理的呢?歡迎各位發(fā)言說說自己的看法。
高規(guī)附錄E.0.1有轉換層上下的側向剛度比re1=G1*A1/(G2*A2)*h2/h1是不是可以認為每一層的側向剛度就可以按G*A/h來計算呢?對于鋼結構樓房,也可以按相同公式計算嗎?
引自OKOK論壇: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299889&page=1&extra=page%3D1#pid1270961 想問一下,普通框架砼結構strat在prep,網(wǎng)格成圖形成樓板并剖分,梁與在剖分點打斷,那么梁在計算是其剛度會不與板重疊?如果不重疊,那么軟件是如何考慮板做為梁翼緣作用的?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