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t樓板坡度定義的兩種方法和區(qū)別 通常定義樓板的坡度有兩種,一是畫好樓板后進行子圖元編輯,二是在畫樓板邊界是直接進行坡度定義前者有個缺陷就是當一塊板某一邊是由多條線段組成時,我們用修改子圖元的方法就會出現(xiàn)樓板起折線的情況,而第二種方法就能后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當然實際運用中各有各的優(yōu)勢,缺一不可。
BIM實用技巧:Revit更改定義坡度的顯示形式 在畫斜屋頂時,有的圖紙給出的是坡度系數(shù),有的圖紙給出的是角度。但是軟件中顯示的是角度。 那要怎樣去更改定義坡度的顯示形式呢?只需去到“管理”--“項目單位”--“坡度”--“單位”修改成自己需要的方式就可以了
各位朋友: 渠道的底坡是如何定義的?在各種版本的水力學(清華版)或流體力學(如吳持恭的)書中定義為: i=sinθ=Δz/Δl , Δl是指渠道的長度;但是,在工程制圖中定義坡度為:i=tanθ=Δz/Δl’, 此處的Δl’是渠道長度的水平投影;當然在水力學計算中,對于坡度比較小的渠道,可以近似認為: i=sinθ≈tanθ ,不會有太大的誤差。但是作為一個概念或定義,到底那一個是正確的呢?有沒有規(guī)范對此術語給出了定義?我手頭資料有限,!因為我最近看到國外的由美國Merle C. Potter編寫的Mechanics Fluids第三版中定義坡度s:s=tgθ;故產(chǎn)生疑問,清知道的前輩/朋友告訴我??!!謝謝
在管線修改的過程中,用管線整理命令調整管井的位置后,管道的坡度會沒規(guī)律的自動修改,這樣改來改去就沒完沒了,很痛苦。有沒有什么辦法阻止軟件自動調整管道的最初定義的坡度?或者即便是自動調整后,能不能有辦法一次性修改同一管徑管道的坡度?這樣會方便很多。不知道大伙有沒有遇到同樣的問題,希望大家共同探討,有辦法的請賜教,謝謝!
咱們國家規(guī)范定義大體積混凝土:混凝土澆筑的最小尺寸不小于1m的結構就視為大體積混凝土。但是在化工企業(yè)里,每個設備基礎都符合這個規(guī)范要求!這些都按大體積混凝土規(guī)范要求施工,又不太現(xiàn)實!請問我國還有別的規(guī)范要求嗎???比如說混凝土方量了?
設計或施工中常常提到很多不同種類的鋼筋,能否給出他們的定義.例如:受力筋(大家都理解意思),構造筋,分布筋,支座負筋等等沒有的大家也可以補充.
定義了幾種潔具,有些定義錯了,潔具替換容易選錯,怎么才能刪掉?
分光光度計 高錳酸鉀法 ...........一些基本知識的定義......
過渡季節(jié)在室外參數(shù)上是如何定義的?手術部的凈化空調一般在過度季節(jié)是采用制冷模式的,許多建設單位希望為手術部在過渡季節(jié)單獨配置主機,該主機的容量根據(jù)什么參數(shù)計算才好?
柱子跨度很大。橫向柱距一般都為8m,最大12m,縱向柱距一般都為5m,最大10m。故在中間布置了一道井字梁,與主粱交接的地方都定義為鉸接。另外在井字梁的兩側還有兩根框架梁(KL1),一端搭在框架柱,一端搭在框架梁上。當把KL1的兩端定義為鉸接時,則與KL1相接的框架梁下部鋼筋有4000mm2,KL1的上部鋼筋為500mm2;當把KL1與框架柱交接的地方定義為固支,則與KL1相接的框架梁下部鋼筋有2700mm2,KL1的上部鋼筋為3100mm2;把KL1兩端都定義為鉸接,計算結果與一端定義鉸接無多大差別。最后,配筋的時候,我選擇把第一種模型,就是把KL1兩端定義為鉸接,然后把KL1的上部鋼筋人為增大。從我上面的結果,大家來討論一下PKPM計算模型是否有問題?原文地址(包括圖片):http://www.blogcn.com/user56/afeipal/blog/50332885.html
現(xiàn)在的虹吸廠家都說使用虹吸系統(tǒng)后天溝可以不需要坡度。那么沒有坡度的天溝尺寸如何確定呢?大家知道有坡度的天溝尺寸可以根據(jù)曼寧公式進行計算,曼寧公式里一個重要參數(shù)就是坡度i,如果i=0。那么天溝尺寸的計算該依據(jù)什么呢?
在孫慧修主編的《排水工程》(上冊)中,就最小設計坡度定義為:在設計充滿度下與最小設計流速相應的設計坡度。由于坡度可通過流速和充滿度確定,最小設計流速0.6m/s,充滿度如何取就決定了最小設計坡度大小。該書指出:在確定最小管徑的最小設計坡度采用的設計充滿度為0.5。對200排水管,h/D=0.5,v=0.6下對應i=0.004;可是對300排水管,h/D=0.5,v=0.6下對應i≠0.003。當然現(xiàn)在新的室外排水規(guī)范對室外管網(wǎng)全部采用300的排水管。另外,新的室外排水設計規(guī)范-2006版在解釋中列舉了常用管道的最小設計坡度:管徑400-對應0.0015;其它:500-0.0012;600-0.0010;800-0.0008;1000-0.0006……,這些管道的對應的設計充滿度也不全是0.5.不知孫老師和規(guī)范為何不就這個原因解釋一下,還是本人理解有誤?
最近在做一個農村給排水的工程,采用雨污合流,蓋板溝排水。道路坡度特別大(最大達到9%),我計算的排水溝尺寸為600X600~600X1000(考慮0.2m的超高),溝身結構為漿砌磚,溝底為C20砼,我查了規(guī)范,混凝土結構的明溝最大允許流速為4m/s,如果排水溝和道路同坡度的話流速過高,所以最初考慮設跌水,但有老工程師跟我說即使設置了跌水在施工時施工方也不可能會按圖施工,建議我做成與道路同坡的情況。所以想請問下各位前輩,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做成與道路同坡,是否需要增加一些減緩流速的措施,比如增加溝道的粗糙度?一般的常規(guī)做法是什么?
我想要一些有關盾構的解釋及定義,如什么叫做盾構出洞、什么叫做盾構進洞、管片工程包括哪些、什么叫做旁通道施工、什么叫做隧道注漿,希望大家能推薦一些書、文章,當然直接給出這些定義最好,感激不盡
請教各位:水庫的死庫容和興利庫容怎么定義的?如何計算?水庫在主汛期和后汛期的限制庫容怎么計算?本人非水文與水資源專業(yè)的,但現(xiàn)在研究的課題與此有關,希望大家給予幫助。問題可能比較復雜,哪位好心人告訴我參看什么書籍,也行。謝謝!
目前水利的管理已經(jīng)從工程管理逐步轉向全面管理,就水庫的構造組成而言,大壩樞紐工程與上游淹沒范圍構成了整個水庫范圍那么針對水庫“庫區(qū)”的概念究竟是什么?庫區(qū)到底包不包括大壩樞紐工程?
2區(qū)都很平坦,就是1區(qū)有塊突然120到156,我把主干管定下152那邊的話,120這邊怎么弄啊?
我所在的一個項目,隧洞出現(xiàn)比較大的滲水,大部分洞段洞頂如下大雨,從洞口抽排出的水量在100m3/h以上。請教各位同行,是否有啥文件或規(guī)范規(guī)定,多大流量可以稱為“涌水”?以及有啥文件或規(guī)范規(guī)定“涌水”的定義!謝謝
規(guī)范上的定義是:混凝土結構物實體最小幾何尺寸不小于1m 的大體量混凝土,或預計會因混凝土中膠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溫度變化和收縮而導致有害裂縫產(chǎn)生的混凝土。但這個怎么理解呢,前半句的意思是底板厚度大于等于1米嗎,還是只要有承臺大于1米的,那整個基坑大底板就算是大體積混凝土了啊,還有后半句的意思就是指溫差大嗎,還是指純粹的冬天施工混凝土啊,這個有地域性的關系嗎